热搜见证中国力量!朴杨瀚森 NBA 得分超孙悦,剑指周琦 24 分纪录

  • 来源: 24直播网

  “当朴杨瀚森在 NBA 常规赛中命中关键中投,将个人生涯总得分提升至 17 分,正式超越孙悦的 14 分 NBA 生涯总得分时,# 朴杨瀚森超孙悦 #的话题瞬间冲上热搜,中国球迷见证了又一位中国球员在 NBA 赛场的里程碑时刻。” 作为近年来登陆 NBA 的中国新星,21 岁的朴杨瀚森凭借 “内线柔和手感 + 外线投射能力” 的独特风格,在新秀赛季逐步获得稳定出场时间 —— 本赛季场均出战 12.3 分钟,贡献 4.2 分 2.8 篮板 1.1 助攻,投篮命中率 47.3%。此次得分超越孙悦,不仅是他个人 NBA 生涯的重要突破,更让中国球员在 NBA 的得分榜竞争再度升温,而他接下来向周琦 24 分生涯总得分发起的冲击,更承载着球迷对中国篮球在 NBA 赛场延续荣光的期待。

突破意义:得分超孙悦背后的三重价值

  朴杨瀚森 NBA 得分超越孙悦,并非简单的数字增长,而是从 “中国球员 NBA 生存状态”“技术风格突破”“年轻球员榜样作用” 三个维度,展现出独特的行业价值与象征意义。

  中国球员 NBA “生存力” 的新证明。在孙悦之后,中国球员登陆 NBA 面临 “出场时间少、数据贡献有限” 的困境,周琦虽有 24 分生涯总得分,但效力 NBA 期间仅获得 19 次出场机会,场均出场时间不足 6 分钟。而朴杨瀚森新秀赛季便凭借稳定表现,已获得 28 次出场机会,场均出场时间突破 12 分钟,成为近 10 年来除姚明外,首位在 NBA 新秀赛季获得如此稳定出场时间的中国球员。17 分的生涯总得分,是建立在 “持续获得教练信任” 的基础上,证明他已初步具备在 NBA 轮换阵容中立足的能力,打破了外界对 “中国内线球员难以适应 NBA 节奏” 的刻板印象,为后续中国球员登陆 NBA 提供了 “可复制的生存样本”。

  技术风格的 “差异化突破”。过往中国 NBA 内线球员多以 “传统身高优势 + 篮下强攻” 为核心竞争力(如姚明、周琦),而朴杨瀚森走出了 “内外兼修” 的差异化路线 —— 他既具备 2.18 米身高带来的篮下终结能力(篮下命中率 62.1%),又开发出稳定的外线投射(三分命中率 38.5%),本赛季已有 8 记三分入账,成为 NBA 史上首位能在新秀赛季投进 5 + 三分的中国球员。这种 “空间型内线” 风格,完美适配当下 NBA “小球战术” 潮流,也是他能获得稳定出场时间的关键。得分超越孙悦的这 17 分中,有 10 分来自外线投篮与中距离,这种 “非传统中国内线” 的得分方式,拓宽了中国球员在 NBA 的技术定位,证明中国球员也能适应现代篮球的战术需求。

  年轻球员的 “榜样效应”。21 岁的朴杨瀚森在 NBA 实现得分突破,为国内同年龄段篮球运动员树立了清晰的 “成长标杆”。此前中国年轻球员常面临 “国内联赛表现出色,但难以适应更高水平赛事” 的困境,而朴杨瀚森通过 “在 NBA 从边缘轮换做起,逐步打磨技术、争取机会” 的经历,展现出 “脚踏实地的职业态度” 与 “持续进步的竞技能力”。目前 CBA 联赛中,已有多位 20 岁左右的内线球员开始模仿朴杨瀚森的 “外线投射 + 内线策应” 打法,试图打造类似的技术风格。他的突破不仅是个人荣誉,更在无形中推动国内年轻球员技术理念的升级,为中国篮球人才培养注入新方向。

数据对比:与中国 NBA 球员的得分竞争格局

  朴杨瀚森得分超越孙悦后,中国球员 NBA 生涯总得分榜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,通过与孙悦、周琦的详细数据对比,既能清晰看到他的优势与差距,也能预判后续得分纪录的突破节奏。

  与孙悦:从 “角色定位” 到 “数据效率” 的全面超越。孙悦 2008-09 赛季效力湖人期间,主要担任 “垃圾时间轮换”,场均出场 7.6 分钟,仅贡献 0.7 分 0.3 篮板 0.2 助攻,投篮命中率 29.6%,14 分的总得分分散在 10 场比赛中,单场最高仅得 4 分。而朴杨瀚森本赛季不仅场均出场时间是孙悦的 1.6 倍,数据贡献更是全面领先 —— 场均得分是孙悦的 6 倍,投篮命中率高出 17.7 个百分点,且已 3 次单场得分上双(最高单场 11 分),展现出 “更高的得分效率” 与 “更稳定的贡献能力”。这种差距本质是 “战术定位” 的不同:孙悦因 “防守端难以适配 NBA 强度” 未能进入常规轮换,而朴杨瀚森凭借 “适配小球战术的技术风格” 成为教练信赖的轮换球员,为得分突破奠定基础。

  与周琦:差距缩小,冲击 24 分有明确路径。周琦 NBA 生涯总得分 24 分,主要来自 2017-18、2018-19 两个赛季,场均出场 5.6 分钟,贡献 1.3 分 1.2 篮板,投篮命中率 43.2%。目前朴杨瀚森以 17 分落后 7 分,若能保持本赛季的得分节奏,冲击周琦纪录存在清晰路径:从出场机会看,朴杨瀚森已连续 15 场获得出场时间,而周琦生涯后期曾因 “伤病 + 战术适配问题” 连续坐冷板凳;从得分效率看,朴杨瀚森场均 4.2 分的得分能力,是周琦 NBA 生涯场均得分的 3.2 倍,若后续每场能贡献 3-4 分,2-3 场比赛即可完成对周琦纪录的超越。更关键的是,朴杨瀚森的 “外线得分能力” 让他在有限出场时间内有更多得分机会 —— 本赛季他场均出手 3.8 次,其中近 60% 来自外线,相比周琦以篮下出手为主的方式,更易在短时间内积累得分。

  中国 NBA 得分榜的 “新竞争梯队”。随着朴杨瀚森的突破,中国球员 NBA 生涯总得分榜形成 “三层梯队”:第一梯队是姚明(9247 分),以绝对优势领跑;第二梯队是王治郅(604 分)、巴特尔(156 分);第三梯队则是周琦(24 分)、朴杨瀚森(17 分)、孙悦(14 分)。朴杨瀚森的崛起,让第三梯队的竞争从 “静态数据对比” 变为 “动态追赶”,而他若能持续进步,未来有望逐步向第二梯队发起冲击。这种 “梯队内的竞争”,不仅激发球迷对中国球员 NBA 表现的关注,更让中国篮球在 NBA 赛场的 “传承感” 得以延续,避免出现 “断档式空白”。

未来潜力:冲击周琦纪录后,朴杨瀚森能走多远?

  朴杨瀚森向周琦 24 分纪录发起冲击只是起点,他的 NBA 生涯高度,取决于 “技术短板补强”“出场时间提升”“球队战术适配” 三个核心因素,其后续发展将直接影响中国球员在 NBA 的存在感。

  技术短板补强:决定得分上限。目前朴杨瀚森的主要短板集中在 “身体对抗” 与 “防守稳定性”—— 面对 NBA 内线球员的高强度对抗时,篮下终结效率会明显下降(对抗下投篮命中率仅 38.2%);防守端场均 0.4 次抢断 0.3 次盖帽,对篮板的保护能力(场均 2.8 篮板)也需提升。若能在休赛期加强 “核心力量训练” 与 “防守意识培养”,他将具备在更激烈对抗中稳定得分的能力,同时通过提升防守贡献,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轮换位置。参考周琦在 NBA 后期因防守端贡献有限逐渐失去机会的经历,朴杨瀚森若能补齐防守短板,将为自己争取更多出场时间,为得分增长提供保障。

  出场时间:得分增长的 “基础变量”。本赛季朴杨瀚森虽获得稳定出场时间,但多集中在 “垃圾时间” 或 “主力轮换休息时段”,真正在 “分差胶着时段” 的出场机会较少 —— 本赛季仅 3 场比赛在末节分差 5 分以内时获得出场机会,且场均仅出战 2.1 分钟。若能在下赛季通过表现赢得教练信任,进入 “常规轮换阵容”,出场时间提升至 20 分钟左右,以他目前的得分效率,场均得分有望突破 8 分,赛季总得分可能达到 50+,快速拉开与周琦、孙悦的差距。而出场时间的提升,关键在于 “把握有限机会”—— 在现有出场时间内持续贡献稳定得分与防守,逐步证明自己能在关键时段为球队提供帮助。

  球队战术适配:长期立足的 “关键前提”。朴杨瀚森所在球队主打 “快节奏小球战术”,重视内线球员的 “空间拉扯” 与 “外线投射” 能力,这与他的技术风格高度契合 —— 本赛季他有多次通过外线投篮为球队拉开进攻空间的表现,也能在快攻中跟进完成终结。若球队未来战术体系保持稳定,或进一步强化 “空间型内线” 的战术地位,朴杨瀚森将获得更多战术资源倾斜,例如增加 “挡拆后外弹投篮”“内线策应分球” 等战术设计,这不仅能提升他的得分机会,还能丰富他的技术维度,让他从 “单纯的得分点” 转变为 “战术衔接点”,进一步提升自己在球队中的不可替代性。

  朴杨瀚森 NBA 得分超越孙悦、冲击周琦纪录的过程,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轨迹,更是中国篮球在 NBA 赛场 “薪火相传” 的缩影。对球迷而言,每一次中国球员的 NBA 得分突破,都是对 “中国篮球与世界顶级联赛差距缩小” 的期待;对朴杨瀚森而言,超越孙悦只是起点,如何在后续生涯中持续进步、站稳脚跟,才是更重要的课题。随着他向周琦 24 分纪录发起冲击,以及未来可能的进一步突破,中国球员在 NBA 赛场的故事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,而朴杨瀚森能否成为继姚明之后,又一位在 NBA 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中国球员,值得所有球迷期待。

今日赛程 今日赛程